输电塔节点半刚性及角钢稳定承载力分析 |
论文目录 | | 摘要 | 第1-5页 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 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 1.2.1 输电塔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 1.2.2 半刚性节点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 1.2.3 单角钢稳定承载力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 1.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 1.4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6-17页 | 第2章 输电塔单角钢稳定数值模拟方法 | 第17-31页 | 2.1 单角钢稳定数值模拟流程 | 第17-19页 | 2.2 输电塔角钢节点半刚性性能研究 | 第19-26页 | 2.2.1 输电塔节点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| 第19-21页 | 2.2.2 模型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方式 | 第21-22页 | 2.2.3 节点模型半刚性分析 | 第22-24页 | 2.2.4 节点弯矩-转角曲线 | 第24-25页 | 2.2.5 角钢轴力及约束条件影响 | 第25-26页 | 2.3 单角钢稳定数值模拟方法 | 第26-27页 | 2.4 节点刚度对角钢承载力影响分析 | 第27-29页 | 2.5 试验模拟验证 | 第29-30页 | 2.6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 第3章 输电塔角钢节点半刚性参数分析 | 第31-52页 | 3.1 节点模型参数分析方案 | 第31-32页 | 3.2 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参数分析 | 第32-40页 | 3.2.1 次角钢截面尺寸影响 | 第32-34页 | 3.2.2 螺栓直径影响 | 第34-35页 | 3.2.3 节点板厚度影响 | 第35-36页 | 3.2.4 主角钢截面尺寸影响 | 第36-37页 | 3.2.5 螺栓距离影响 | 第37-38页 | 3.2.6 螺栓个数影响 | 第38-39页 | 3.2.7 次角钢钢材强度影响 | 第39页 | 3.2.8 参数敏感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 3.3 节点极限弯矩参数分析 | 第40-45页 | 3.3.1 次角钢截面尺寸影响 | 第40-41页 | 3.3.2 次角钢材料强度影响 | 第41-42页 | 3.3.3 螺栓距离影响 | 第42-43页 | 3.3.4 螺栓个数影响 | 第43页 | 3.3.5 其余参数影响 | 第43-44页 | 3.3.6 参数敏感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 3.4 节点弯矩-转角曲线实用计算方法 | 第45-50页 | 3.4.1 Kishi-Chen幂函数模型 | 第45-46页 | 3.4.2 节点初始转动刚度拟合公式 | 第46-47页 | 3.4.3 节点极限弯矩拟合公式 | 第47页 | 3.4.4 形状系数拟合公式 | 第47-48页 | 3.4.5 弯矩-转角曲线计算方法验证 | 第48-50页 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 第4章 考虑节点刚度的单角钢稳定承载力计算 | 第52-70页 | 4.1 现行单角钢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52-55页 | 4.1.1 一般轴心受压构件稳定计算方法 | 第52-54页 | 4.1.2 现行规范单角钢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54-55页 | 4.2 不同约束条件下单角钢稳定承载力 | 第55-62页 | 4.2.1 节点模型均匀设计 | 第56页 | 4.2.2 不同约束条件角钢稳定承载力计算 | 第56-62页 | 4.3 单角钢换算长细比计算方法 | 第62-67页 | 4.3.1 两端约束时换算长细比计算方法 | 第63-65页 | 4.3.2 一端约束时换算长细比计算方法 | 第65-66页 | 4.3.3 两端无约束时换算长细比计算方法 | 第66-67页 | 4.3.4 单角钢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67页 | 4.4 计算方法验证 | 第67-68页 | 4.5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 结论 | 第70-72页 | 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 附录 | 第77-89页 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89-91页 | 致谢 | 第91-92页 |
|
|
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