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研究 |
论文目录 | | 摘要 | 第1-5页 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7页 |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 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 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 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 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 一、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 二、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 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 一、文献研究法 | 第16页 | 二、案例研究法 | 第16页 | 三、理论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 第二章 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内涵、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| 第17-28页 | 第一节 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| 第17-20页 | 一、“生成”的内涵 | 第17页 | 二、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 三、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 第二节 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| 第20-24页 | 一、教学目标的弹性 | 第20-21页 | 二、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性 | 第21页 | 三、教学情境的开放自由性 | 第21-22页 | 四、教学结果的创造生成性 | 第22-24页 | 第三节 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8页 | 一、哲学基础:生成性思维和后现代知识观 | 第24-25页 | 二、心理学基础:建构主义学习观 | 第25-26页 | 三、教学论基础: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| 第26-28页 | 第三章 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原则 | 第28-45页 | 第一节 审美性原则 | 第28-32页 | 一、追求生活之美 | 第30-31页 | 二、追求自然状态 | 第31-32页 | 第二节 开放性原则 | 第32-37页 | 一、用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应对偶发事件 | 第34-35页 | 二、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融入真挚情感 | 第35-37页 | 第三节 差异性原则 | 第37-41页 | 一、尊重个体主观感受 | 第37-39页 | 二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 | 第39-41页 | 第四节 发展性原则 | 第41-45页 | 一、关注人与知识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 二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| 第43页 | 三、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发展 | 第43-45页 | 第四章 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| 第45-67页 | 第一节 在理念更新和思维方式转变中生成 | 第45-48页 | 一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| 第45-46页 | 二、深刻理解高中语文新课标 | 第46-47页 | 三、转变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| 第47-48页 | 第二节 在弹性化教学设计中生成 | 第48-55页 | 一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| 第48-50页 | 二、了解高中生特点 | 第50页 | 三、进行高中语文弹性化教学设计 | 第50-55页 | 第三节 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生成 | 第55-64页 | 一、善于引导,重视学生差异 | 第55-58页 | 二、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,精心设问 | 第58-61页 | 三、多角度分析高中语文教材,适度拓展 | 第61-63页 | 四、合理利用高中语文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 | 第63-64页 | 第四节 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提高生成性教学能力 | 第64-67页 | 一、开阔视野,扩充知识面 | 第64-65页 | 二、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| 第65-67页 | 结语 | 第67-68页 | 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 附录 | 第73-74页 | 后记 | 第74页 |
|
|
|
| |